關于開展企業科技創新統計調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轄市科技局(科委)、各縣(市)科技局,各國家、省級高新園區管委會: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大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上半年開展全省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情況調查的基礎上,省科技廳開展企業科技創新統計調查工作,以全面、及時、準確了解和監測企業創新發展情況。請你們按照調查方案要求,認真組織做好本次調查工作,確保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
附件:2012年江蘇省企業科技創新統計調查方案
2012年11月13日
附件:
2012年江蘇省企業科技創新統計調查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全面、及時、準確了解和監測企業創新發展情況,省科技廳、省統計局在上半年開展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情況調查的基礎上,決定聯合開展2012年度企業科技創新統計調查工作,并制定本方案。
一、調查目的
圍繞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推進科技創新工程等中心任務,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開展企業科技創新統計調查,重點加強對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研發人員投入、研發機構建設等的統計監測,為科技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二、調查方法與范圍
本次調查采用全面調查的方式,調查范圍為2012年度我省大中型工業企業及到2012年底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
三、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2012年11月15日-2012年11月30日
報 告 期:2012年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
四、調查工作組織
省科技廳會同省統計局共同組織,省科技統計中心具體實施,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強化科技統計人員培訓,確保調查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
(一)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統計工作聯動機制。省科技廳會同省統計局加強對大中型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研發機構建設等的統計監測,健全涵蓋統計數據采集、審核、加工匯總、分析上報全流程數據質量控制體系,確保年度工作目標的實現。各市科技部門要加強目標任務分解,按照省統一部署,積極實施科技統計調查工作,建立數據銜接分析機制,確保統計工作質量。各縣(市、區)科技部門具體組織落實各項統計工作,強化對企業上報統計數據的審核和評估,嚴把源頭數據質量關。
(二)加強科技統計人員培訓。加強業務指導和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地方及企業對科技創新統計指標的采集、匯總和審核規律的把握能力,推進企業科技統計工作依法高效開展,提高統計數據規范統一水平,為提供真實準確的大中型企業年報數據奠定堅實基礎。
(三)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動態監測數據庫。省科技統計中心負責建設大中型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動態監測數據庫,確保名錄庫中的單位不重不漏、基礎信息準確完整。實行“無逢對接、實時共享”,市縣科技管理部門能利用數據庫同步監測各地企業科技創新情況。
五、時間進度與要求
1、11月15日,召開培訓會議,布置調查工作;
2、11月16日-30日,各縣(市區)科技局組織轄區內大中型企業與高新技術企業在線填報相關報表,并打印蓋章;
3、12月1日-5日,各省轄市科技部門匯總審核,并請統計部門在匯總表上蓋章確認,最后報送至省科技統計中心;
4、12月6日-15日,省科技統計中心負責全省數據的審核匯總及統計調查數據質量分析,撰寫調查報告。
江蘇省企業科技創新情況調查表
單位名稱: |
| 表 號: | QYYF 表 | |||||
組織機構代碼: □□□□□□□□—□ |
|
| 制表機關: | 省科技廳 省統計局 | ||||
所在縣(市、區):□□□□□□ |
|
| 文 號:
| 蘇科計(2012)342號
| ||||
高新技術企業: 1.是, 2.否 |
|
| 有效期至: | 2013 年 12 月 | ||||
指標名稱 | 計量單位 | 1-10月實際數 | 全年預計數 | |||||
一、企業基本情況 | — | — | — | |||||
1、主營業務收入 | 萬元 |
|
| |||||
2、企業研發經費 | 萬元 |
|
| |||||
3、企業研發人員 | 人 |
| — | |||||
4、企業享受政策減免稅 | 萬元 | — |
| |||||
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 | 萬元 | — |
| |||||
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 | 萬元 | — |
| |||||
5、有效發明專利數 | 件 |
|
| |||||
6、新產品銷售收入 | 萬元 |
|
| |||||
7、企業科技項目數 | 項 |
|
| |||||
其中:產學研合作項目數 | 項 |
|
| |||||
二、企業辦科技機構情況 | — |
| — | |||||
1、企業辦科技機構總數 | 個 |
|
| |||||
其中:企業在高校院所設立研發機構數 | 個 |
|
| |||||
2、企業在境外設立的科技活動機構數 | 個 |
|
| |||||
3、機構人員合計 | 人 |
|
| |||||
其中:1.博士畢業 | 人 |
|
| |||||
2.碩士畢業 | 人 |
|
| |||||
4、科技機構經費支出 | 萬元 |
|
| |||||
5、儀器和設備數(10萬元以上) | 臺(套) |
|
| |||||
6、儀器和設備總原價 | 萬元 |
|
| |||||
7、研發場所面積 | 平方米 |
|
| |||||
8、科技項目數 | 項 |
|
| |||||
9、專利申請數 | 件 |
|
| |||||
其中:發明專利 | 件 |
|
|
指標解釋及填表說明
單位名稱:按經有關部門批準正式使用的單位名稱填寫。
組織機構代碼:按照質量監督檢驗部門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書》上的代碼填寫。
是否為高新技術企業:按相應的分類填寫代碼,具體的分類及代碼是:1.是,2.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企業或區外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指位于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企業或雖不在區內但經科技管理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
主營業務收入:指企業確認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的收入。根據會計“主營業務收入”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填報。執行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如未設置該科目,以“營業收入”代替填報。
企業研發經費:指調查單位在報告期內用于研發活動的實際支出。
企業研發人員:指調查單位在報告期內參與研究與試驗發展項目研究、管理和輔助工作的人員,包括項目(課題)組人員,企業科技行政管理人員和直接為項目(課題)活動提供服務的輔助人員。
企業享受政策減免稅:指報告期內企業按有關政策和稅法規定享受的稅收減免額,按當年稅務部門實際減免的稅額填報。
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指高新技術企業按照國家有關政策依法享受的企業所得稅減免額,按當年稅務部門實際減免的稅額填報。對尚未得到當年減免稅額的企業,按上年實際減免稅額填報。
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指企業按有關政策和稅法規定稅前加計扣除的研究開發活動費用所得稅,按當年稅務部門實際減免的稅額填報。對尚未得到當年減免稅額的企業,按上年實際減免稅額填報。
有效發明專利數:指報告期末企業作為專利權人在報告期擁有的、經國內外知識產權行政部門授權且在有效期內的發明專利件數。
新產品銷售收入:指報告期企業銷售新產品實現的銷售收入。
企業科技項目數:指企業在報告期當年立項并開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項仍繼續進行的科技項目數,包括當年完成和年內研究工作已告失敗的科技項目,但不包括委托外單位進行的科技項目數。
產學研合作項目數:指企業在報告期當年實施的與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立項或承擔的科技項目數,包括新上和在研的科技項目。
企業辦科技機構總數:指企業自辦(或與外單位合辦),管理上同生產系統相對獨立(或者單獨核算)的專門科技活動機構,如企業辦的技術中心、研究院所、開發中心、開發部、實驗室、中試車間、試驗基地等。企業辦科技活動機構經過資源整合,被國家或省級有關部門認定為國家級或省級技術中心的,應按一個機構填報。與外單位合辦的科技活動機構若主要由本企業出資興辦,則由本企業統計,否則應由合辦方統計。企業科技管理職能處(科)室(如科研處、技術科等)一般不統計在內;若科研處、技術科等同時掛有科技活動機構的牌子,視其報告年度內主要工作任務而定,主要任務是從事科技活動的可以統計,否則不予統計。本指標不含企業在中國境外設立的科技活動機構數。
企業在高校院所設立研發機構數:指企業在高校院所設立的科技活動機構數。
企業在境外設立的科技活動機構數:指企業在中國境外設立的科技活動機構數。
機構人員合計:指報告期末企業辦科技活動機構中從業人員合計。
機構人員合計中博士畢業:指報告期末企業辦科技機構中具有博士學歷或博士學位的人員。
機構人員合計中碩士畢業:指報告期末企業辦科技機構中具有碩士學歷或碩士學位的人員。
科技機構經費支出:指報告期企業辦科技機構用于內部開展科技活動實際支出的總費用。包括機構人員勞務費(含工資)支出、機構業務費支出、管理費支出、固定資產購建支出以及其他維持機構正常工作的日常費用等的支出總和。
儀器和設備數:指獨立及非獨立研發機構報告期末固定資產中價值10萬元以上的儀器和設備臺(套)數。
儀器和設備總原價:指企業辦科技機構報告期末固定資產中儀器和設備的原價(不包括長期閑置不用的儀器和設備)。
研發場所面積:指報告期末企業辦科技機構的場所面積。
科技項目數:指在報告期內由企業辦科技機構承擔或參與的當年立項并開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項仍繼續進行的科技項目數,包括當年完成和年內研究工作已告失敗的科技項目,但不包括委托外單位進行的科技項目數。
專利申請數:指在報告期內企業辦科技機構參與研發,由企業向國內外知識產權行政部門提出專利申請并被受理的件數。
專利申請數中發明專利:指在報告期內企業辦科技機構參與研發,由企業向國內外知識產權行政部門提出發明專利申請并被受理的件數。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辦公室 2012年11月13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