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7歲的劉宏禹最近剛剛做了父親,而他的第三次創業也正如初生的孩子一樣呱呱落地。19歲大學未畢業就開始創業,從事手機應用和增值服務的研發;賺得第一桶金后投身網游開發浪潮,最終一敗涂地,自己打工數月才還清了欠下的員工工資;一年多的消沉之后,第三次創業,他選擇了相對傳統的進口商品,決心用互聯網的方式,打造一個進口商品的倉儲物流商品交易結算中心,解決大進口貿易商與終端零散小批量銷售商之間的供應鏈問題。
第一次創業
19歲掙得第一桶金
2006年,劉宏禹考入北京理工大學,他只身一人帶著行李,出了北京站,卻死活在公交站牌上找不到學校那一站,找路找得心急火燎的時候,他就想,出門總不能隨時帶著地圖,要是能有一個手機應用,發一條短信過去,公交路線就能回復過來,豈不是很方便?
之后劉宏禹的經歷頗有點傳奇色彩,他與創業伙伴一起申請了好幾個專利,這些專利在當時智能手機和移動網絡還沒普及的時候顯得很是前衛,比如“無線實名制訂購車票的方法”、“一種無線購物的方法和系統”等等。很快,他憑借專利與創業伙伴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筆投資,從事手機應用和增值服務的研發,并賺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之后因公司發展方向轉變,劉宏禹主動離開。
第二次創業
網游浪潮里栽了跟頭
劉宏禹自小愛玩游戲,當手里積累了一些資金以后,他開始想自己開發一款網游,于是在北京創立了奧蘭科技,這家公司曾因為11個月不發工資,卻從4個人的團隊發展到了70余人,仍然能保持正常運轉而名噪一時。
這或許與劉宏禹與生俱來的領導力有關,他對每個員工坦誠以待,告訴他們以公司現在的財力,可能發不出工資,但他會和員工一起創業,在未來的3年或5年,網游產品上線后,讓每個員工都能在北京買房扎根。年輕人的創業激情由此被激發,除了滿足不了工資,劉宏禹對員工提出的設備、技術要求都盡力滿足,使得團隊越來越大。一次偶然的招商活動,劉宏禹帶著團隊來到了太倉,但計劃不如變化快,手游時代的來臨,猶如一波巨浪淹沒了曾經屬于網游的空間,這家公司最終創業未成,買房的夢圓不了了,但欠下的工資得還。他和幾個創始人給別人打工數月,還清了欠下的員工工資。解散了游戲團隊,他也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
打造進口商品直銷供應鏈
第三次創業
今年2月,劉宏禹和合伙人在LOFT工業設計園開出了一家進口商品直銷中心,韓國的烤海苔、西班牙的橄欖油、臺灣的張君雅小妹妹、泰國的雪糕、阿拉斯加的鱈魚……各種各樣、數千種進口商品匯集于此,有人說這樣的一家店類似于上海自貿區的進口商品直銷中心,但劉宏禹卻連連搖頭:“你看到的是一家商店,但事實上這里只是一個展示中心,我們要做的是一家供應鏈企業。”
劉宏禹以前就注意到進口商品領域真假難辨、渠道魚龍混雜等問題,進口商品貿易商大多實力雄厚,而終端銷售商基本上都很小,兩者之間靠層層代理商來維系,環節越多,弊病就越多,能不能建立起一種直銷的方式,給大貿易商提供小批量訂單處理服務,給終端銷售商一個門檻低、貨源正的進貨渠道呢?
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劉宏禹參加了上海很多進口食品展會,現場與進口商溝通,接下來便是一家家地跑,說明想法、提交計劃書。“大的進口商基本上沒有服務小批量訂購者的能力和精力,我跟他們說我來做你們的小批量供應中心,取消中間流通環節,讓產品的滲透力更強。”
一年多的努力沒有白費,劉宏禹談下了數十家中大型進口貿易商為直銷中心供貨,他建了一個網站,全國各地的小批量訂購者可以在網上不挑品類、不計數量,只要訂購滿3000元就可以發貨。“目前為止,已經有70多個訂購商戶了,全國各地的都有。”在劉宏禹看來,他的供應鏈未來就像太倉的耐克物流中心,坐鎮太倉,做進口商品的全國集散中心。
在太倉,這位哈爾濱小伙會抱怨吃不到正宗的東北大拉皮,當記者問他,開發網游失敗了,為何沒有離開太倉? “在哪失敗了,就在哪爬起來,我得給自己一個交待。” 他呵呵一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