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召開常務會議專門部署推進醫養融合,要求全國每個省份至少選擇一個地區開展醫養結合試點示范。記者采訪獲悉,我省已全面推進醫養結合,各地都在探索尋找“醫”和“養”的最佳交匯點。
事半功倍
專科醫院辦養老護理院
寬敞的走廊,老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中庭茶吧是親屬探望時的休息區,這里并不像一般的醫院病房。記者來到揚州五臺山醫院老年康復樓采訪時,正值晚飯時間,78歲的揚劇演員黃老太由護工在喂飯。她患有阿爾茨海默癥,兒女都工作,無法照料她,請保姆每個月也要兩三千。家人把她送到了這里,這一住,就是好幾年。
護士長王愛鳳介紹,這里常見病、老年病都能治療。醫保報銷后,老人每個月自付2000~3000元。失能老人吃飯、大小便、洗澡都不能自理,生活護理量很大,護工費高,但護理院的費用肯定比住普通醫院低得多。
正說著,吃完飯的黃老太即興唱起了揚劇《看女婿》,一招一式熟練連貫,走廊里站滿了觀看的護士和老人們,好不熱鬧。親屬說,將老人托付給醫院,是看中了醫院的招牌,還有30名專業護士和50名護理人員,從安全、治療和陪護的角度講,很放心。
五臺山醫院是一家精神病專科醫院,同時,這里的老年康復科也成為當地知名的醫養結合護理院。目前150張床位已全部住滿,收治各種老年精神障礙、內科疾患以及臨終關懷患者。與綜合性醫院以治病為主不同的是,護理院以“養”加“康復”為主。病區還開設了無需家人陪護的托老病房,解決家庭后顧之憂。
省民政廳副巡視員沙維偉表示,專科醫院應對老齡化開辟護理院正逢其時,能減少大醫院床位緊張的壓力。五臺山醫院的護理院正在醞釀擴容,未來將有800張床位。這里的護理系統規范科學,幾號床的老人幾點翻身、幾點喂藥、幾點喂飯、喂多少克……都有詳細規程和記錄。但和國外軌道式、智能化的護理相比,還有差距。
業內人士認為,全省有2000多家養老院,普遍體量小,投資少,讓所有養老院都引進醫療設備和醫護人才,實力跟不上,融資更困難。而既有的專科醫院是最佳的護理院場地,盤活現有的醫護人才和醫療設備,可做到資源利用最大化。為此,我省已要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有條件的醫院開設老年病門診。
慢病管理
填補居家養老醫療空白
實際上,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就算全覆蓋,最多也只能滿足3%的老人的養老需求,而目前97%的老人仍選擇居家養老。有養無醫,是衛生資源配套的缺失,也是巨大商機所在。據統計,全國有2.1億老年人,我省有1500多萬老年人,慢病正嚴重威脅老人生存質量,家庭負擔也很沉重。
南京貝杉貿易公司負責人侯國新看好這一市場。“國務院要求,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這里就包括社區的、家門口的醫養結合機構。社區慢病管理,是解決社區居家養老問題的切入點,97%的老人健康了,機構和醫院的壓力才會減小。”
今年夏天,南京市玄武區鎖金村社區居民發現,家門口開了一家“診所”,名叫“社區慢病醫養中心”。這就是侯國新投資100多萬元建設的。66歲的居民顧菊香每天都來,她有頸椎病、關節炎和糖尿病,去大醫院一趟,轉公交、排隊掛號,開的也是常用藥,折騰得卻實在吃不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老人決定就在家門口治病。現在該中心每天固定有50位老人看病、理療。
“馬云說,下一個首富會出在健康領域。”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侯國新對醫養結合民營社區服務機構的未來充滿信心。這家慢病中心通過會員制方式,為老人開展慢病風險評估,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和三甲醫院聯手,提供在線咨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等“慢病管理”服務。中心已獲得衛生部門資質審批,能刷醫保卡,明年還要開5家連鎖中心,這種模式也有望在南京各街道推廣。
社區醫療作為公共服務資源,如何更多向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傾斜?對此,我省已出臺政策,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有意愿的老年人家庭建立醫療契約服務關系,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開設家庭病床,方便老年人就醫。
全面開花
今年底護理型養老床位將占三成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已有養老床位56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超過35張,這個比例即便和發達國家比,也不算低,但老人的切身感受仍然是床位緊張。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結構性矛盾,醫養融合型、經濟實用型的床位仍然稀缺。
目前,我省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已全面鋪開,全省13個設區市和數十個縣市區均已建設百張床位以上的護理型養老機構。省政府出臺鼓勵政策,對自建產權和租賃用房的護理型民辦養老機構,省財政每張床位分別補助1萬元和5000元。13個設區市和部分縣市分別出臺補貼標準,每張床位再發放建設補貼1000元至1萬元不等、運營補貼30元至200元不等。
去年,省民政廳、衛計委、財政廳、人社廳四部門還聯合發文推進醫養融合,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這是江蘇首次從省級層面設計“醫養融合”制度。到今年底,江蘇省要實現養老、醫療資源的充分融合,各類養老服務機構都能提供基本醫療服務,護理型床位要占養老床位總數的30%以上。
十八屆五中全會作出了“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的重要部署。面對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省民政廳廳長侯學元表示,醫療康復和養老服務的融合勢在必行。醫養融合,重點在資源共享、服務對接。當務之急,是整合利用現有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健康服務。有條件的地區還應探索建立長期老年護理保險制度,增強老年人接受護理照料的支付能力。(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