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學創業”,在如今的中國社會,這個詞不再陌生。
自2014年12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生休學創業一年時間里,各大高校涌現了許多投身互聯網創業浪潮的“吃螃蟹者”。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專業2011級的李申就是其中之一。
說起北京電影學院,大家可能會聯想到秀外慧中的文藝青年、叱咤熒屏的男神女神。“在北影過著不同于大多數人的‘1%生活’。”對于自己休學創業的選擇,李申這樣描述道。
從重點高中到藝術類院校
第一次1%的選擇
2011年,恰逢北影數字電影技術專業首次招生。超過1000個報名者競爭20個錄取名額,其激烈程度可見一斑。李申只是偶然路過該專業的宣講會現場,誰知無心插柳柳成蔭,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北影。
李申回憶,當年高考自己做出填報提前批次藝術類志愿的決定,讓周圍所有人大感意外,但他心里卻十分自信。在他2013年出版的《少年,你懂的!》一書中,對自己做出選擇的經過有著這樣的描述:“我以股票投資的角度很清楚地看到了文創產業的趨勢和數字電影技術的切入機會,所以沒有猶豫。現在看來,我在2010年冬天的判斷不錯。”
第二個1%:公益
為無數人和無盡的遠方
李申在北師大二附中度過了高中3年生活,也許是受學校氛圍的影響,他心中也一直有著濃濃的教育情懷,也有著自己的思考。他認為,教育的變革性力量更多來自于清華、北大這樣的綜合性高校培養出的創新型人才,而非師范教育類院校。那時的他便在腦海中萌發出用先進的影像傳遞有感染力內容的想法,在高三暑假參與一次扶貧教育公益行后,他迫不及待想做點事情。“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他們都與我有關。”李申說。
進入北影之后,李申一面學習數學、物理、計算機等基礎課,一面開始創建“桃李幫”志愿服務隊并開始星空助學公益項目的運作。
李申說,星空助學公益項目正印證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團隊創建初衷,通過組織不同大學、不同學科背景的大學生志愿者,從志愿填報的剛需切入,把大學學科發展方向傳遞給中學生,引導他們“仰望星空,樹立理想,重建內在驅動力,腳踏實地,從關注大學專業開始。”
為此李申經常奔波于不同高校之間,成為各校食堂的常客。而其他同學則更多在做電影實習跟組,“在電影學院,像我這樣的人可能只有1%。”李申笑著說。
從公益到休學創業
第三次1%的選擇
公益團隊發展到一定階段,常常會面臨可持續性方面的挑戰。因此,李申和他的團隊決定走上公益創業的道路哪怕這條路更是艱險重重。
2014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達727萬人,人們紛紛將這一年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李申卻從一家著名傳媒企業的招聘負責人口中得知,她最近收到了上千份簡歷,但是從一紙簡歷上卻無法看出求職者是否具有真才實干,很難招到心儀的非標創意型人才。
他發現,企業招聘與人才求職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于是便在2014年3月注冊成立了桃李幫(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致力于加入文創產業的在校學生量身打造影視傳媒行業體驗營。最終,80多名學員中,近30人憑借在短片策劃、品牌營銷等實戰任務環節的優異表現,獲得了企業的offer。
“大學教育不像職業技術學校那樣直接瞄準就業,更加注重通識教育和科學研究,幾乎任何學校和專業都要求寫畢業論文。但是每個行業的工作者都需要pre職場,職業教育的內涵不只是炒菜和開挖掘機。”李申說。
從這次活動開始,桃李幫的事業越做越大,同時李申也發現自己的團隊漸漸變得力不從心。因此,他向北影申請了保留學籍1年,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業大潮中。
“我必須出來,才能繼續走下去。”李申說。
創業是一場
曠日持久的實驗
在李申看來,無論是選擇北影數字電影技術專業、運營北京電影學院官微亦或是創立桃李幫,都是在挑戰一場未知的實驗,實驗目的則是驗證自己的判斷,找到個人能力邊界。“我就是想看看,如果找不到工作的話自己能做些什么。”他開玩笑地說。
運營北京電影學院官方微博長達5年,李申進行了數不清的運營實驗。每一篇文章標題和內容的精心設計,藝考前的線上宣傳答疑,考試中的推及流量轉化變現,李申玩得如魚得水。5年來,北京電影學院在高校微博影響力排行榜久居前10。
今年,他開始運營北影的微信公眾號。不到1年時間里,粉絲量和文章閱讀數均大幅增長。對于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來說,北京市委教工委推出高校微信排行榜無疑是最有分量的評價。李申連夜分析其使用的WCI指數算法,根據ln函數增長特點,推演出在這套體系下的最優推送方案。
在實驗前,細心準備實驗器材、熟悉實驗守則、確定實驗步驟他在做出決定之前,仿佛已經胸有成竹。這種“工科男”具有的穩重而縝密的作風,讓他成為北京電影學院中的異類。
這個把創業當作一場實驗的“工科男”,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在保留學籍全身投入桃李幫創業事業后,他計劃內的第一步,就是上線“桃李幫”的垂直招聘平臺,然后收獲更多用戶和更多利潤收入。
雙創周上
來自團中央第一書記的點贊
今年10月20日,在首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期間,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通過“青年之聲”互動社交平臺與網友交流。
李申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書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為我們創業青年提供有力的支撐,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鼓舞。但其中的有些政策,對于我們普通創業青年來講,看得見,摸不著,落實起來還有難度,請問團中央能不能幫忙協調,推動政策落地實施,讓每一個創業青年都能感受到國家對創新創業的大力支持。另外,共青團組織接下來會推出哪些舉措,來激勵和扶持創業青年群體?”
令李申和他的團隊大吃一驚的是,他們得到書記回復的同時,還得到了來自書記的肯定和鼓勵。
“書記在回答中說,共青團將繼續努力當好青年與黨政、社會、導師之間的橋梁,努力打造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回憶起被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點贊”,李申臉上還有著當時的興奮和激動,但更多的卻是篤定:“‘智者不是等待機會,而是創造機會’,創客呢?不僅創造機會,更要創造改變世界的成果……”
(中國青年網 記者 張炎良 特約記者 陳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