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從醫生涯里,他用自己精湛的醫術挽救了無數危重病人的生命
□本報記者 楊拴明
ICU收住的都是生命垂危的病人。“讓每一個危重病人及時得到很好的救治” 。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朱濤時刻在踐行著自己的諾言,正是他的這種嚴謹認真的態度,帶領著科室里的同仁一起努力,將一個又一個危重病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
心系病患,廢寢忘食
時間回溯到2001年,當時朱濤還是一個內科醫生,有一天,院長鄭重地說,要交給他一項任務,那就是創建市一院重癥醫學科。“這事有點突然,我當時覺得有很大的壓力,的確有退縮的念頭。”不過面對重任,他二話沒說,就帶領著一幫年輕人,默默地干了起來。他一邊虛心請教有經驗的專家,一邊刻苦鉆研危重醫學知識。剛開科的兩年多,他已忘記有多少個日夜是在醫院度過的,又有多少個一日三餐完全沒有了規律。即使睡在家中,半夜里還會常常響起急促的電話鈴聲。而只要電話一響,他就像隨時待命的戰士,迅速地沖向醫院。
有一天,電閃雷鳴,下起了暴雨。朱濤很晚才下班回家,正吃著晚飯,這時手機響了起來:“主任,有一個腎移植術后感染性休克的病人,血壓、呼吸很不穩定。”朱濤深知,腎移植病人超高熱伴休克感染往往不易控制,病情會急劇惡化并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隨時會危及生命。病情就是命令,他立即騎著車沖入了暴風驟雨中,第一時間趕到了醫院。血流動力學監測、氣管插管上呼吸機、液體復蘇、血管活性藥物使用……經過一整夜的持續不斷地搶救,病人血壓終于回升了,病情趨于平穩。朱濤和同事們度過了又一個不眠之夜。
“我們的職業是跟死神賽跑,容不得有太多的遲疑。”朱濤告訴記者,為了在第一時間搶救病人,他幾乎不能準點用餐。多年的勞累,導致他得了胃潰瘍,每次發作,胃痛難忍,但他總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一心撲在了工作上。朱濤不光是重癥醫學科主任,還兼任醫院急救中心主任。他在安排好病房工作的同時,還經常到急診科120病房查房,幫助解決疑難問題,急診科的重大搶救總有他的身影。
虔心求索,碩果累累
重癥醫學科不僅考驗醫生的體力、耐力,更對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要求很高。朱濤對學術的態度是非常嚴謹的,在從事危重病搶救中,他越來越覺得專業知識遠遠不夠用,因此只要有空隙,就認真鉆研業務,訂閱了各種國內外書刊雜志,不斷充實武裝自己,并認真參加危重病醫學的各種培訓和交流,虛心向專家學者學習,將新知識、新技術及時準確地應用于臨床。朱濤參與寫作的《目標性體溫管理在膿毒癥發熱患者中的應用研究》已在SCI雜志上發表,并列入蘇州市科教興衛項目。“今年我參與的《血栓彈力圖在重癥創傷患者中的應用研究》正在進行中,并預計今年年底完成。”朱濤告訴記者。
近年來,朱濤先后運用有創血壓監測、血液灌流技術、經皮氣管旋切技術、先進的機械通氣模式等等搶救了無數垂危病人,使市一院的危重病搶救水平迅速提高。同時,他還注重培養年輕醫務人員,要求所有科室人員都能熟練掌握危重病搶救技能。通過他的不懈努力,ICU的規模日益擴大,病床從原來的5張增加到現在的26張,搶救成功率達85%以上,培養了一支朝氣蓬勃、技術精湛的危重病醫學隊伍,也使醫院的危重病搶救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奮斗無止境。朱濤近年來先后獲得蘇州市勞動模范、江蘇省先進工作者、第三屆江蘇省“百名醫德之星”以及江蘇省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榮譽是一種動力。在朱濤看來,盡最大努力治病救人,“每個醫生都應該這樣做”,而且這是一個醫者畢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