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智豐
“盧阿姨,最近天氣多變,你要當心身體啊!”“陸阿公,今天菜合不合胃口?這個蛋味道如何?”9月19日中午,市頤悅園的食堂內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她和老人們交談閑聊,詢問老人的身體情況,聽取老人對食堂菜品的意見。她就是頤悅園的一“家”之主楊月芳。
從事養老服務行業19年,楊月芳每天以純樸的愛心、柔情的關懷默默付出,一路照顧著養老機構的老人們。
■用心呵護孤殘兒童成長
1999年,楊月芳進入市福利院工作,一年后,我市新建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楊月芳參與和見證了中心的建設、啟用和壯大。
福利中心的孩子多身有殘疾或患有疾病,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楊月芳可沒少費心。“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楊月芳用自己的母愛呵護了中心特殊幼苗的成長。聯系專業康復醫院,為每位孩子制定治療方案,堅持進行長期系統的康復訓練……在楊月芳的努力下,孩子們從原來手腳僵硬不會動彈,到會扶物走路,從原來的自閉見人就躲,到和護理員阿姨形影不離。
楊月芳愛孩子,不僅是從生活上關心他們,更注重他們的成長。“要想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就要讓孩子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為此,楊月芳積極開展涉外送養工作,從2008年開始,先后為10多名殘疾兒童尋找到屬于他們溫暖的家。同時她十分重視孩子們的精神需求,開展故事天地、親子互動、外出游園踏青等一系列活動,全心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成長空間。
■用愛提升老人幸福指數
今年3月,楊月芳調到市頤悅園工作。楊月芳坦言,“雖然工作的地方變了,但是工作的性質沒變,對老人們的心更是不會變。”
不論是在福利中心,還是在市頤悅園,楊月芳始終是老人口中的“好閨女”。半夜送患心臟病的老奶奶去醫院,一直陪護到老人的家屬趕來才放心離開;為大小便失禁的老爺爺擦拭身體,更換衣服;傳統佳節前給全院每位老人家屬發送溫馨的愛心短信,提醒家屬前來看望老人……楊月芳始終將老人的冷暖放在心上,時常關注著他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到市頤悅園工作后,楊月芳發現,雖然同為政府公辦養老機構,但是市頤悅園內入住的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對要高一些。針對這一情況,楊月芳不斷優化服務舉措,在滿足老人物質需求的同時,更加注重老人精神文化需求。
“讓老人們樂起來、動起來,最大限度提高他們的幸福指數,使老人心悅身健、安享晚年。”今年4月,市頤悅園以“當好頤悅主人翁,美麗家園共建設”為主題,成立了以老人、職工為主要成員的“啄木鳥”志愿者服務隊伍,開展“掃描頤悅精細行動”專題活動,通過文明啄木鳥、綠色啄木鳥、暖心啄木鳥和紅色啄木鳥四支小分隊“啄”出身邊漏處,“抓”出頤悅園不夠精細處。
市頤悅園是市內不少學校的德育教育基地。“春節、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前后,總有學校會到頤悅園來看望老人、開展活動,以往都是以送演出的形式為主。”楊月芳了解到,頤悅園內有很多老黨員、退休教師、退伍老兵,今年七一前后,她主動聯系了市二中,請學校將班課搬到了頤悅園,聽老人們講述他們的故事。活動不僅讓學生們接受了紅色主題教育,也給老人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受到了老人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