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孝忠/文 計海新/圖)昨日,裝有出口法國的28件太陽能組件的集裝箱被裝上“長航洋山2號”。這一天恰恰是滬太通關一體化全面落地一周年,洋山—太倉港“聯動接卸”累計放行集裝箱突破8萬標箱,覆蓋新能源設備、汽車配件、木材等各類進出口貨物近百種,惠及企業100余家,有效解決了轉關申報和二次運抵問題,每票貨物通關時間平均節約20小時,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1600余萬元。目前,該模式正被復制推廣至安徽蕪湖港和浙江獨山港、安吉港等地,引領各港口與上海洋山港一體化運作。
去年的今天,太倉港與上海洋山港全面實現滬太通關一體化,成為全國第一家實現區域通關一體化的港口,打造“滬蘇同城”示范港,貨物在兩港之間進出口均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視同一港,“貨物進了太倉港等同于進入上海港”。為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太倉港口管委會還搭建了集裝箱智慧物流系統,率先在全省實現集裝箱港口作業環節的單證無紙化;打造全省第一個多主體船舶調度綜合服務平臺,實現全港船舶統一申報、統一調度;圍繞“流程電子化、場所場景化、檢疫智能化、預警自動化、系統集成化”目標,全力打造智慧水運口岸示范工程;實施長江中上游高新技術產品協同查驗,與合肥、武漢、重慶、成都等屬地海關協同查驗,確保高精尖貨物高效快速通關。
滬太通關一體化在海關被稱為洋山—太倉港“聯動接卸”監管模式。據太倉海關副關長陳康介紹,在該監管模式下,太倉港作為洋山港的延伸,進口貨物在洋山港放行后,經專用駁船轉運至太倉港即可直接提離;出口貨物運抵太倉港,報關單放行后,可從太倉港運抵洋山港,無需再次報關,直接裝船離境。
這次出口法國的貨主阿特斯太陽能光電(蘇州)有限公司是全球排名第三的太陽能光電企業,客戶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今年上半年累計銷售額超過300億元,同比增長30%。該公司銷售運營總監徐威介紹,公司產品80%供出口,對通關便利性要求較高,滬太通關一體化模式有效解決了企業在出口過程中的難點問題。以前他們的貨物出口,必須先抵達上海海關監管場所,完成通關手續后才可以進入洋山保稅港區。現在,貨物抵達太倉港便視為抵達上海港。
今后,太倉港將根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積極推進“滬太同港化”戰略,打造“貨物進了太倉港等于進入上海港”服務品牌,繼續深化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等長三角主要港口和航運企業的資本合作,推進長三角口岸協作、信息互聯互通,打造“舒心港灣”營商服務品牌,潛心打造長三角港口一體化的示范港,致力“港產城”深度融合,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