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琦
在氤氳的咖啡香氣中, 邊喝咖啡邊聊天,高新區“人才咖啡館”交流現場氣氛輕松。
人才是第一資源。高新區把人才服務延伸到咖啡館里,高新區科技局負責人每月都與高端人才在這里圍桌夜談,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12 月23日高新區第50期“人才咖啡館”交流活動上,海德韋爾(太倉)能源有限公司顧茸蕾博士說:“這種活動就像朋友聚會一樣輕松,但又幫助我們解決了大問題。”
交流活動中,8 位來自高新區各行各業的高端人才與高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邊喝咖啡邊聊天。
“能不能讓氫能源車輛在太倉示范應用,我們企業也好積極參與”“我們是輕資產的高科技企業,能否在融資上給予更大的支持”“航空產品的交付周期較長,能否幫助我們尋找本地的加工企業,以縮短周期”“建議對于科技人才公司在融資進度上加快速度”……面對大家提出的問題,參加活動的高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能解決的現場拍板,一時不能解決的也一一回應。圍坐一起,沒有主位客席,大家暢所欲言,如同朋友聚會。
“人才咖啡館”是高新區長期開展的一個人才服務品牌。每一期“人才咖啡館”都會邀請若干名高新區人才代表,由政府牽線搭橋,立足創意分享、學術交流、職場互助、項目洽談、揭榜掛帥、代辦咨詢等平臺功能定位,為各類人才提供思想碰撞、人才黏合、集智獻策、政策解讀、成長提升、服務代辦等共性服務和多項個性化服務。
高新區科技局負責人說,相比傳統座談會上“思前想后”的發言,在咖啡館里交流起來更輕松,也能讓職能部門深切地了解人才需求。
“人才咖啡館”是近年來高新區創新人才服務方式的一個縮影。高新區依托“人才咖啡館”,幫助人才企業解決難題,助推區內人才企業做大做強;依托“高新區博士論壇”,凝聚高端人才,分享創業經驗,推進區域科技創新;依托“時空隧道”等招才方式,打破招引項目的時間、地域限制,實現人才項目量質齊升;依托金融資本等實現引才通道創新,推動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高新區逐步形成了“1123”工作法,即1個隊伍、1套政策、2個基金、30個載體,區內上下齊心協力,打造了一支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人才工作隊伍。
前段時間,蘇州晗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特意為高新區科技局送來錦旗,對該局熱情服務、高效辦事的做法表示衷心感謝。原來,高新區科技局在走訪服務企業的過程中,發現蘇州晗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時符合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及人才申報條件,但企業并不了解相關政策。高新區科技局各科室通力合作,主動聯系對接,宣傳科技人才政策,高質高效精準開展服務工作。蘇州晗普公司于2021年獲評姑蘇創業領軍人才、江蘇省雙創人才。
服務力的提升帶來人才對高新區的認可。今年以來,高新區累計獲評姑蘇及以上領軍人才項目36個,同比增長157%,實現各項人才工作新突破,穩居全市第一。發展倒逼創新,創新呼喚人才,高新區將繼續以引進好、培養好、發展好人才為重點工作,實現“雙創人才”跨越式發展,爭當全市人才高地“排頭兵”。今年10月發布《沸騰105計劃》以來,高新區圍繞人才申報、項目落地、創新創業生態三個方向,打造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各項支持方案,為區內人才創新注入“沸騰”基因。
高新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通過平臺引才、賽事引才、以才引才、資本引才等方式,多渠道多元化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項目。今年已累計落戶人才項目105個,同比增長110%,超額完成全年目標。加速布局航空航天、數字經濟等先導產業,緊扣生物醫藥、高端制造、新材料等主導產業,鎖定優質項目,快狠準出擊,爭當項目招引“猛虎”。(來源:太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