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薛海榮
近日,國產大飛機C919圓滿完成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這背后凝聚著太倉多家航空航天企業的心血與汗水。
“自2021年8月以來,我帶領12人團隊深度參與了C919大飛機顯示系統的軟件驗證工作。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和團隊成員共參與完成9個配置項、5萬多條需求、50多萬行代碼的驗證。在驗證中,我們發現了近百個重要問題并協助軟件設計人員解決了相關問題。”天航長鷹(江蘇)科技有限公司民機軟件測試主管陳學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
陳學虎說,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這些困難都被一一克服了。因為飛機的顯示系統和全機的航電設備都有交聯,所以C919顯示系統功能模塊非常多而且很復雜。為了能準確地理解一個小模塊的功能,弄清楚一個數據位的定義,他們要查閱學習大量的英文資料。為了能夠高質量并且按照研制時間節點的要求完成軟件驗證工作,團隊成員經常需要加班到深夜。
服務C919的天航長鷹不是孤例,我市卓能電子為C919客艙吊掛屏系統板卡進行代加工,穆格工業控制、金江銅業、舍弗勒、華鈦瑞翔等企業進入商飛供應商名單。C919的商業首航實現了國產大飛機從0到1的突破,產生從1到100到無窮的產業鏈裂變效應。國產大飛機C919不僅得到了太倉企業的助力,也為太倉發展航空航天產業帶來全新機遇。
如今,吉太航空、卓能電子等企業與中航工業、商飛上飛院、中電科航空電子等多家單位開展合作;太倉高新區與中國商飛上航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民機數字技術支持產業化發展;全球航空集群聯盟(GACP)第一中國中心在太倉開業,打造鏈接中國航空產業和世界航空產業集群的重要窗口。通過與國內外龍頭企業、重點科研機構、載體平臺,在產業對接、創新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育等方面進行深入對接合作,太倉在中國乃至世界航空航天產業的大版圖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打造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太倉立足長三角,面向全國,放眼世界。我市依托“臨港臨江臨滬”區位優勢,以及“5+1”軌道交通體系建設,成為承接國內外航空產業轉移和上海大飛機產業溢出效應的首選陣地。圍繞航空關鍵零部件、核心基礎材料、航電系統、航空服務等主攻方向,我市不斷強化政策引領、項目招引、生態構建,積極融入國內外大飛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加快打造特色鮮明、要素集聚、智能高端的現代化航空航天產業創新集群。
目前,從精密制造到航空服務,從火箭總裝到衛星應用,我市已集聚航空產業鏈配套企業超100家,2022年產值達120億元。其中,有自主研發生產國內首個550公斤推力級渦噴發動機的點石航空,國內首家、世界第三家掌握5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商業衛星發射能力的民營航天公司星河航天……依托高端裝備制造和先進材料兩個千億級產業,以及德企的智能制造基礎,突出無人機、增材制造、民航檢測等重點領域,我市形成以高新區為主體、港區和城廂科技產業園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
在有形之手和有效市場的協同推動下,我市已經從“新軍”成長為“尖兵”成群的“空天方陣”,在航空航天的各個細分領域深耕久植,“做航空、到太倉”的名片也越擦越亮。(來源:太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