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部身份?
其一:大學畢業一般都是干部,干部對應工人;
公務員對應事業編制及工勤人員
公務員、事業編制都是干部;
現在干部、工人身份意沒實際意義
工資都有的加,就是事業加的少,因為制定政策的都是公務員,否則事業要比公務員高,
以2001年為分水嶺,以前事業同級別比**高,以后急劇減少,看趨勢會越拉越開,事業編制事業上沒前途,工資上沒指望,所以,事業編制是根沒肉的骨頭,就聞著有點香味,
須知香味在淡去。
其二:以前是指在機關、企事業單位擔任國家公職的人員,也指國家工作人員。它是一種職務也是一種身份。當時如果想成為“干部”必須考取國家正規院校的統招、委培生,并且畢業時經過人事局的分配,或者參加人事部門組織的考干。干部與工人是相對應的。
近幾年國家對用人制度改革后,國家對人員的管理制度更加科學了,機關的工作人員叫“公務員”;企業已經取消行政級別,實行自主用人制度;事業單位的用人制度也在進行改革中。“干部”的概念逐步淡化了,現在一般是借以專指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領導人員。
履行黨和政府職能的單位叫機關,機關實行公務員制度。
履行社會公益職能或者由政府授權代為政府執行一定管理職能的單位稱為事業單位。事業單位也分好幾種,目前事業單位正在改革中。
享受國家全撥款的事業單位肯定要與公務員同步漲工資。自收自支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就很難說了。
現在這種身份淡化了,但不是說一點用都沒用,也有用的,對于在國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就非常有用。